咨询热线:0531-86039979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国际新闻 >>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
详细内容

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

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,是粮食的“粮食”。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、盲目施用等问题,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,亟需改进施肥方式,提高肥料利用率,减少不合理投入,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为此,农业部制订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。

一、现状和形势

(一)化肥施用现状。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3年化肥生产量7037万吨(折纯,下同),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。专家分析,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,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,大体在40%以上。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: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。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.9公斤,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(每亩8公斤),是美国的2.6倍,欧盟的2.5倍。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、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,蔬菜、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。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。目前,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,实际利用不足40%。其中,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%左右,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%左右。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。重化肥、轻有机肥,重大量元素肥料、轻中微量元素肥料,重氮肥、轻磷钾肥“三重三轻”问题突出。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,化肥撒施、表施现象比较普遍,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%左右。

(二)面临的形势。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、耕地基础地力低、耕地利用强度高、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,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、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、施肥技术落后、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。过量施肥、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、浪费资源,也造成耕地板结、土壤酸化。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,是推进农业“转方式、调结构”的重大措施,也是促进节本增效、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,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(三)实施可行性。从国外的经验看,欧盟、北美、亚洲、中东部分发达国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现先快速增长、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,逐步走上了减肥增效、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从我国的实际看,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,目前三大粮食作物氮肥、磷肥和钾肥利用率达到33%24%42%,比项目实施前(2005年)分别提高了51210个百分点。在肥料利用率提高的同时,化肥用量增幅出现下降趋势。2013年全国化肥用量增长1.3%,分别比2012年和2005年低1.11.5个百分点。如果科学施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,耕地质量水平不断提升,肥料利用率逐步提高,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。

二、总体思路、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

(一)总体思路

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,牢固树立“增产施肥、经济施肥、环保施肥”理念,依靠科技进步,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,集中连片整体实施,加快转变施肥方式,深入推进科学施肥,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,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,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,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,走高产高效、优质环保、可持续发展之路,促进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。

(二)基本原则

一是保障生产、节本增效。在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时,通过转变肥料利用方式,提高肥料利用率,确保粮食稳定增产、农民持续增收、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二是因地制宜、循序渐进。根据不同区域、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和施肥需要,加强分类指导,制定分阶段、分区域、分作物控肥目标任务,稳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。

三是统筹兼顾、综合施策。统筹考虑土肥水种等生产要素和耕作制度,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,综合运用行政、经济、技术、法律等手段,有效推进科学施肥。

四是政府主导、多方参与。坚持政府主导、农民主体、企业主推、社会参与,创新实施方式,充分调动推广、科研、教学、企业和农民积极性,构建合力推进的长效机制。

(三)目标任务

2020年,初步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,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。2015年到2019年,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%以内;力争到2020年,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。

一是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。2020年,氮、磷、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,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%以上;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%、提高10个百分点;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%、提高25个百分点。

二是施肥方式进一步改进。2020年,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,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改变。机械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%以上、提高10个百分点;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.5亿亩、增加8000万亩。

三是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。2015年起,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,力争到2020年,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%以上。

三、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

(一)技术路径

一是精,即是推进精准施肥。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、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,合理制定各区域、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,减少盲目施肥行为。

二是调,即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。优化氮、磷、钾配比,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,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,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。

三是改,即是改进施肥方式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,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。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,改表施、撒施为机械深施、水肥一体化、叶面喷施等方式。

四是替,即是有机肥替代化肥。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,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,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。提升耕地基础地力,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。

(二)区域重点

东北地区。施肥原则:控氮、减磷、稳钾,补锌、硼、铁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。主要措施:结合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,加大秸秆还田力度,增施有机肥;适宜区域实行大豆、玉米合理轮作,在大豆、花生等作物推广根瘤菌;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,适时适量追肥;干旱地区玉米推广高效缓释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
黄淮海地区。施肥原则:减氮、控磷、稳钾,补充硫、锌、铁、锰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周期性深耕深松和保护性耕作,实施小麦、玉米秸秆还田,推广配方肥、增施有机肥,推广玉米种肥同播,棉花机械追肥,注重小麦水肥耦合,推广氮肥后移和“一喷三防”技术;蔬菜、果树注重有机无机肥配合,有效控制氮磷肥用量;设施农业应用秸秆和调理剂等改良盐渍化土壤,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;使用石灰等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,发展果园绿肥。

长江中下游地区。施肥原则:减氮、控磷、稳钾,配合施用硫、锌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推广秸秆还田技术,推广配方肥、增施有机肥,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,推广果茶园绿肥;利用钙镁磷肥、石灰、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,高效经济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
华南地区。施肥原则:减氮、稳磷、稳钾,配合施用钙、镁、锌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推广秸秆还田技术,推广配方肥、增施有机肥,适宜区域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;注重利用钙镁磷肥、石灰、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;注重施肥技术与轻简栽培技术结合,高效经济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
西南地区。施肥原则:稳氮、调磷、补钾,配合施用硼、钼、镁、硫、锌、钙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推广秸秆还田技术,注重沼肥、畜禽粪便合理利用,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;推广配方肥、增施有机肥,注重利用钙镁磷肥、石灰、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,山地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
西北地区。施肥原则:统筹水肥资源,以水定肥、以肥调水,稳氮、稳磷、调钾,配合施用锌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配合覆膜种植推广高效缓释肥料,实施保护性耕作、秸秆还田,推广配方肥、增施有机肥;在棉花、果树、马铃薯等作物推广膜下滴灌、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;结合工程措施利用石膏等调理剂改良盐碱地。

四、重点任务

(一)推进测土配方施肥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,创新实施方式,加快成果应用,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。一是拓展实施范围。在巩固基础工作、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,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、果树、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,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。二是强化农企对接。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,筛选一批信誉好、实力强的企业深入开展合作,按照“按方抓药”“中成药”“中草药代煎”“私人医生”等四种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。三是创新服务机制。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、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,支持专业化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,向农民提供统测、统配、统供、统施“四统一”服务。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,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。

(二)推进施肥方式转变。充分发挥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,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,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,促进施肥方式转变。一是推进机械施肥。按照农艺农机融合、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,加快施肥机械研发,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、机械追肥、种肥同播等技术,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。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。结合高效节水灌溉,示范推广滴灌施肥、喷灌施肥等技术,促进水肥一体下地,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。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。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,推广因地、因苗、因水、因时分期施肥技术。因地制宜推广小麦、水稻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。

(三)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。立足农业生产需求,整合科研、教学、推广、企业力量,加大研发投入力度,追踪国际前沿技术,开展联合攻关。一是加强技术研发。组建一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平台,重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,速效与缓效、大量与中微量元素、有机与无机、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的新产品及装备研发。二是加快新产品推广。示范推广缓释肥料、水溶性肥料、液体肥料、叶面肥、生物肥料、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,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,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。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。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,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,分区域、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,集成推广一批高产、高效、生态施肥技术模式。

(四)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特点,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,加大支持力度,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。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。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,推广规模化养殖+沼气+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,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,施用商品有机肥。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。推广秸秆粉碎还田、快速腐熟还田、过腹还田等技术,研发具有秸秆粉碎、腐熟剂施用、土壤翻耕、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,使秸秆取之于田、用之于田。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。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,推广种植绿肥。在有条件的地区,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,促进花生、大豆和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。

(五)提高耕地质量水平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善水利配套设施,改善耕地基础条件。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,改良土壤、培肥地力、控污修复、治理盐碱、改造中低产田,普遍提高耕地地力等级。力争到2020年,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.5个等级以上,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.2个百分点,耕地酸化、盐渍化、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。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,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,确保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,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。

五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农业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协调指导组,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,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。各省(区、市)成立由农业厅(委、局)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,加强协调指导,推进各项措施落实。

(二)上下联动推进。结合实施延伸绩效考核,建立上下联动、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,强化责任、整合力量、加强督查。重点实施区域要建立协作机制,相互交流、共同促进。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信息优势,鼓励开展技术推广、政策宣传、技术培训、服务指导等工作。

(三)完善扶持政策。加强与发展改革、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扩大测土配方施肥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规模,支持秸秆还田、绿肥种植、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、机械施肥等技术推广。对新型经营主体、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科学施肥服务和施用有机肥、配方肥、高效缓释肥料予以补助。积极争取金融、保险、税收等政策,支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。

(四)强化技术支撑。农业部成立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专家指导组,提出具体技术方案,开展指导服务,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。落实好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研发重大专项。推动建立全国肥效监测网络,完善肥料使用调查统计制度,及时、准确掌握肥料使用和效应评价数据。地方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专家团队,围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。

(五)加强宣传培训。开展“科学施肥进万家”主题宣传活动,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刊、互联网等媒体,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,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,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,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,着力提高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。

(六)加强法制保障。抓紧制定出台《耕地质量保护条例》和《肥料管理条例》,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和肥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。强化肥料使用管理,规范农业生产过程,加强肥料市场监管,打击假冒伪劣产品,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。


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浏览手机站
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日(9:00-18:00)

联系热线:0531-86039979

公司邮箱:903035605@qq.com

公司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路126号

Copyright @ 2018 . All rights reserved. 

技术支持: 山东鲸蓝 | 管理登录
seo seo